山西供應(yīng)蘋果樹苗價格 2公分3公分蘋果樹苗紅富士蘋果苗
蘋果(學(xué)名:Malus pumila)是薔薇科蘋果亞科蘋果屬植物,其樹為落葉喬木。蘋果的果實富含礦物質(zhì)和維生素,是人們常食用的水果之一。
蘋果是一種低熱量食物,每100克只產(chǎn)生60千卡熱量。蘋果中營養(yǎng)成份可溶性大,易被人體吸收,故有“活水”之稱,其有利于溶解硫元素,使皮膚柔嫩 。據(jù)說“每天一蘋果,醫(yī)生遠離我”。根據(jù)聯(lián)合國糧農(nóng)組織統(tǒng)計,2013年全世界的蘋果產(chǎn)量為8082萬噸,超過葡萄的7718萬噸,排世界第二位(位是香蕉:1.067億噸) 。毫無疑問,蘋果是溫帶水果
主要品類
蘋果品種數(shù)以千計,分為酒用品種、烹調(diào)品種、尾食品種3大類。3類品種的大小、顏色、香味、光滑度 (可能還有脆性、風(fēng)味)等特點均有差別。不少品種含糖較高,中等酸度,丹寧含量很低。蘋果除生食外,烹食方法也很多,常用作點心餡,蘋果餡烤餅可能是早的美國式甜食。炸蘋果常與香腸、豬排等菜肴同食,尤其在歐洲特別普遍。新的分類學(xué)證據(jù)顯示蘋果"家族"(屬)的成員也不過38多種,要查出一個“族譜”似乎也并非難事,但是每個種似乎都跟我們今天吃到的蘋果有共同之處,并且每個種都可以提供一些水果,雖然有些味道著實不怎么樣。從這個角度看,蘋果屬的每個種都有可能為超市中蘋果的甘甜貢獻了一分力量。大概在2000年前,世界各地的果園都有。
蘋果樹多為異花授粉,有2~4%的花座果較為理想。雖然成熟蘋果的大小、形狀、顏色和酸度因品種和環(huán)境條件的不同而差異很大,但通常圓形,直徑50~100毫米,帶紅色或黃色。
中國是蘋果生產(chǎn)大國,其產(chǎn)量占蘋果總產(chǎn)量的65%。主要品種:甘肅天水花牛蘋果、陜西洛川富士、乾縣紅富士、山東紅星、山西萬榮等。
美國的名種有Red Delicious(香港稱地利蛇果,簡稱蛇果;臺灣稱五爪蘋果)、Gold Delicious等。英國北威爾斯巴德西島(Bardsey Island)則在發(fā)現(xiàn)新品種,比普通的果樹 更健康,除了蟲害以外,并不會患病,被媒體稱為世界上罕有的蘋果。
主要品種有:遼伏;早捷(Geneva Early);夏綠;伏帥;安娜(Anna);藤牧1號;杰西麥克(Jerseymac);珊新嘎拉(Royal Gala)及其芽變系;首紅;新紅星;超紅;紅玉;千秋;華冠;新世界;喬納金及其芽變系;秦冠;王林、首紅;靈寶蘋果—華冠;棲霞蘋果—紅富士;花牛;北斗;金帥;大沙
歷史源流
蘋果原產(chǎn)歐洲中部、東南部,中亞西亞以及中國新疆。在公元的歐洲,M.P.Cato已記載了蘋果的品種。其后,羅馬人開始栽培,并有嫁接繁殖。十八世紀(jì)J.B. 蒙氏及T.A已利用自然雜交進行實生苗選育,逐步推廣栽培。發(fā)現(xiàn)美洲新大陸后,歐洲移民把蘋果傳入美洲,在美洲又培育了不少新品種。日本在明治維新時代,從歐美引入蘋果,乃傳入亞洲。此后,大洋洲、非洲也都相繼引入蘋果。近來,世界五大洲先后有了蘋果栽培。早期的歐洲人已食用蘋果,并對之進行了改良和選育,一些品種早 見于2000多年前,在向美洲殖民前,歐洲已知品種達數(shù)百個。隨著北美的移民浪潮,實生苗蘋果品種也到處傳播,變成當(dāng)?shù)貍髌嫒宋锏难不厥拐?,在蘋果的傳播中起了主要作用,其中的是約翰·查普曼,他綽號“蘋果佬”,在俄亥俄及印第安納廣泛種植蘋果。印第安人和設(shè)陷阱捕獸者可能也傳播了蘋果。